油价调整时间周期_油价调整频率
1.2022年第9次油价调整即将到来!要加油的车主,抓紧了
2.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油价调整是指政府根据国内外的油价变化情况,以及国内油价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汽油和柴油的价格进行调整。油价调整时间是指政府每次调整油价的具体时间。
一般来说,政府会根据汽油和柴油价格的变化情况,定期对油价进行调整。政府会根据油价调整的频率和幅度,每次调整油价的具体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中国石油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中国政府针对汽油和柴油的价格,每隔15天就会定期进行一次油价调整。每次油价调整的具体时间是每月的上旬,一般是每月的个星期六。
在每次油价调整的具体时间前,发改委和中石油会根据国内外油价变化情况,以及油价调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评估,确定每次油价调整的具体时间。
此外,政府还会根据国内外油价变化情况,以及油价调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评估,确定每次油价调整的具体幅度。比如,如果油价变化幅度较大,政府可能会在每月的上旬提前实施油价调整,以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之,政府每次调整油价的具体时间,一般是每月的个星期六,但是如果油价变化幅度较大,政府可能会在每月的上旬提前实施油价调整。
2022年第9次油价调整即将到来!要加油的车主,抓紧了
11月21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再迎调整窗口。由于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整体震荡下移,当前国内参考的变化率处于负值范围,本轮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概率较大。
或遇年内第八次下调
在上一轮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上移后,本轮油价或再迎调降。
金联创分析师王珊认为,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呈现宽幅震荡走势,均价较上一周期环比回落。尽管,期间美元指数一度下跌以及地缘局势升温对油价有所提振,但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高油价以及疫情等因素均对石油消费造成沉重压力。
受原油走势影响,本轮变化率由正转为负向加深运行。据金联创测算,截至11月18日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90.4美元/桶,变化率为-1.85%,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120元/吨。根据“十个工作日”原则,本轮调价窗口为11月21日24时。距离调价仅剩1个工作日,此次下调几无悬念,预计下调幅度或在130-140元/吨附近,折合升价约在0.1-0.12元。
而据卓创资讯模型测算,截至11月17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1.95%,预计汽柴油下调100元/吨,折合成升价,92#汽油及0#柴油分别下调0.08、0.09元,调价窗口为11月21日24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将是今年以来的第八次下调,下调政策落实以后,消费者的出行成本具有一定的降低。我们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92#的汽油将较之前少花4元左右。
卓创成品油分析师杨霞认为,本周期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维持波动行情,且幅度较大。市场分歧在于需求预期:欧佩克月报显示对需求预期进行下调,看空市场为主;但是IEA相对乐观,上调需求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油市波动较大。受此影响,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由正值转负,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概率较大。
成品油市场短期承压
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深度下挫。不过随着OPEC+11月起减产200万桶/日及12月起俄油被实施海运制裁,原油市场踩住了下滑的刹车板,从而令油价在80美元/桶上方获得支撑。
而近期成品油批发市场方面,汽柴油价格承压下探,市场购销气氛一般。
王珊分析,零售价下调预期逐步显现,消息面指向利空。汽油方面,国内疫情形势时有反复,尽管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但整体需求表现欠佳,加上前期部分地区主营汽油价格高挂,近期多有适度回调,且销售政策十分灵活宽松。
柴油方面,受购物节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活跃度较高,户外工程项目仍处于赶工阶段,需求端仍有支撑,不过近期随着柴油产量进一步提升,且受到柴油纳入危化品管理政策影响,部分社会资源积极出售,柴油供应有所增量,目前柴油批发价格虽仍维持限价,但直销价格渐有松动,且陆续取消搭售、限售等销售模式。下游观望心态有增无减,市场购销气氛十分清淡。
后市来看,零售价即将兑现下调,原油短期维持震荡走势,消息面或难寻支撑。主营及地方炼厂开工平稳,供应面波动不大。不过随着气温下降,柴油终端消耗或逐步转淡,国内资源供应趋紧现状有望进一步缓解。随着零售价下调兑现,柴油价格将随之回落,部分单位积极赶量,不排除有跌破限价的可能。
汽油方面,防疫管控优化措施影响或进一步显现,私家车出行半径及频率或逐步提升对汽油需求有一定支撑。目前市场汽油价格相差较大,预计后期低价资源跌幅或相对有限,高价将逐渐贴近市场。
对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南华期货认为,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经济预期悲观。需求下行、+管制下的剩余产能不足,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风险溢价影响叠加,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未结束前,油价上方空间有限,因边际供给不足,油价会呈现阶段性大幅上涨,整体维持宽幅震荡。
而方正中期期货则认为,随着通胀的回落,美联储加息可能放缓,令美元指数连续走跌,支撑原油等大宗商品。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在,石油消费将继续受到冲击,OPEC+控产及俄罗斯受制裁导致的供给收缩下,原油供需维持紧平衡,整体波动区间受限。短线来看,人民币升值令SC原油受到明显打压,短线预计维持偏弱走势。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虽然现在开新能源 汽车 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马路上在跑的 汽车 90%以上都还是以油车为主,所以国内油价的走势也是车主最关心话题。
进入2022年油价的涨势并没有停止,截止到现在,国内油价已经调整了8次,而调整的结果是七涨一跌,而且涨幅也不小,目前三桶油的92号汽油价格基本上都稳定8.3元到8.6元之间;95号汽油基本稳定在8.8元到9.2元之间;0号柴油也基本上稳定在7.9元到8.25元之间,98号汽油则基本超过10元了,这个价格对很多车主而言,压力并不小,很多车主不得已,只能减少开车的频率。
而根据我国油价的调整时间表来计算,2022年第9次油价调整的时间是5月16日24时,如今新一轮价格调整计价周期已经运行到第5个工作日,而这5个工作日国际油价一直在涨,并且涨幅达到了6%,其中布伦特原油最高突破113美元/桶,创下5月新高。
目前综合原油变化率再次增涨至5.42%,累计涨幅达到了230元/吨,折算下来差不多要涨0.17元/升-0.21元/升。这个涨幅已经不算小了,而现在距离下一次调整还有5个工作日,那具体未来5天国际油价是会下跌还是继续上涨呢?
以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上涨的概率会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一段时间欧盟提交了对俄罗斯的第6轮制裁措施,表示未来6个月之内将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而如果欧盟的这一制裁被通过,那么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将会出现明显的缺口,这是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弥补的,所以这会很容易造成油价上涨。
其次就是俄罗斯石油出口数量不断减少,根据数据显示,俄罗斯4月石油产量相对于3月份减少至多100万桶/日,预计到8月份,俄罗斯石油产量将减少约300万桶/日。肉眼可见的石油供应不断减少,短时间内很容易会推升油价的上涨,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供应减少的情况下,石油价格想要降下来会很难。
而我们都知道,国内的石油70%以上都是要靠进口,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们国内的石油价格也只会跟着上涨,所以按照当前国际石油价格走势,5月16日国内的石油价格调整,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上调,并且调整的幅度应该不会很小,因此要加油的车主也要抓紧了,不然等过了5月16日,又要多花钱了。
国际油价近期连续回升,创四个月以来新高,而国内油价在四个月内3次调整,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邓郁松认为,尽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表明油价在什么价位、什么时候该调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频繁调整将成为今年常态。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跟涨不跟跌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对此,邓郁松分析,这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照现在新机制的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在邓郁松看来,按照目前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新机制从执行层面与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好现象。“希望这种机制能坚持下去,密切跟踪,那么将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油价也能适时跟跌。”
大幅波动仍是未来国际油价主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油价动荡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外围因素。随着新定价机制的实施,中国油价逐渐接轨国际,将越来越紧密地随国际油价调整,因此对国际油价未来趋势的判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预测国际油价也许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气,即使是极其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常常失手。”邓郁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报告》如此叙述,因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他更多地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陈述理由:“我的判断是,油价大幅波动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趋势是前低后高。”他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一是石油需求形势,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资源集中,欧佩克和俄罗斯对油价走势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货币因素,美元走势的影响;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不现实。
邓郁松认为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种种因素变化导致中国油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具备外在条件”。而对于这次油价上调,他认为并不影响部分地区价格促销,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柴油市场由于需求量下降,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库存需要释放。(记者 牟修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