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对三农问题取哪些措施

2.形势与政策 两道题目求解

3.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4.如何申请燃料油进口许可证

近三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_2020年国内成品油走势

求索物流车电动化普及之路

国内疫情初现好转迹象,20?多个部委在1?个多月来,连发4?次重磅政策信号,均提到包括物流车在内的公共领域用车的电动化普及。受益于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策的点名支持,还有电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物流车一直被业内外视为极具爆发潜力的细分市场。但在经历两三年的快速疯长后,诸多运营中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目前国内新能源物流车在该领域的占比不足4%,并没有预期中的好。如何打破当前的困局、进一步推广物流车电动化?新一轮政策能否带来新的发展高潮?行业各方企业都进行了哪些探索?

被国家大政方针和光明前景热捧数年,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物流车在经历了不到三年的一轮快速增长后,没能躲过新老问题叠加的困局。为什么新能源物流车目前的发展没有预期得那么好?进一步扩大推广成果的力量到底在哪里?在近年运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否解决?春节以来突发的这场疫情带来哪些影响、行业如何减少不利因素?

疫情引发新矛盾

零涨、三跌、三搁浅……

开年以来的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原油价格暴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也出现魔幻般一幕,从3?月中下旬开始,汽、柴油价格居然一度重回5?元时代。

这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进程绝非好消息,特别是新能源物流车这种运营车辆。

油价下跌而充电等费用并未降低,?进一步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优势。业内人士判断,至少在短期内,油价将影响不少用户的买车决策,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可能动摇不少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商、经销商包括生产企业的信心。

在生产端,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国内新能源专用车共生产3435?辆,物流车占94%,环卫车占5.8%,?其他专用车占0.2%。整个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处于历史低位。具体到企业,前两个月有新能源专用车产量的企业共47?家,与市场较好时期超过130?家的情形相比,约64%?的企业在2020?年前两月没有生产新能源专用车。

为应对疫情的冲击,持续稳定的资金特别是现金流格外重要。新能源物流车等运营产品本身具有极强的金融属性,但在当前情况下,金融机构不敢轻易放款,?运营商手中的车没有办法以的形式向外销售。企业和终端用户在车辆等固定资产投资上都会更加谨慎,?运营商也面临客户违约量攀升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新能源物流车发展的整体趋势,但给眼下的新能源物流车生态圈带来的巨大冲击不可小视,也会进一步影响整体物流车电动化的模式和发展格局。

看起来前景大好、潜力无限的新能源物流车,至今并未迎来预期中足够好的局面。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导向中,?新能源物流车的确是被点名力捧的。然而,一句提高占比、一个销量目标还远远不够。

在制定对物流车电动化有切实影响的具体政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公平合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方向。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应该兼顾客运车辆和货运配送车辆。客运车辆得到了很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但货运部分很少,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兼顾。”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曾不止一次地公开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允许对燃油车进行总量控制,通过财政税收、购等多种手段限制高油耗、高排放车型,并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些规定应当同样适用于货运车包括物流车,?不能厚此薄彼。

这种“厚此薄彼”也体现在城市道路的分配上,通常城市的交通会优先配给公共客运、小客车客运等,?而货运车辆特别是市内运行的物流车却面临诸多限制,通行难、停车难、装卸难、收费多、罚款多……凡此种种难处,?即便是受到政策鼓励的新能源物流车在市内配送中也很难幸免。

张柱庭从根本上指出,“道路是公共,路权使用应当是平等的,为了保障小客车的通行效率而长期牺牲平等原则,对于货运车辆歧视性对待不公平。对进城的车辆实施许可也是没有依据的。所以,建议下一步按照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放宽对城市配送车辆的交通管制。”

多家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商甚至提出,要推动新能源物流车的普及,还需得到优于传统物流车的通行权。路权是比补贴更重要的推广政策。因为路权放开不仅能提升新能源物流车的运营效率,?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

但目前在许多城市,新能源物流车在城区通行和尾号限行方面与燃油车型完全一样,没有任何通行优势,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置换和购买新能源物流车的积极性。

事实上,近两年,部委与不少城市已经充分意识到路权对新能源物流车的重要性。例如,2019?年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明确提出应“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还有国内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卓有成效的大城市,?如深圳、西安、成都等地,?都是传统物流车被限行或新能源物流车路权、补贴等政策执行较好的城市。但在其他不少地方,虽然政策提出了放开路权,但实际的落地效果差强人意。有的新能源物流车销售人员还告诉记者,每当有政策提到鼓励新能源物流车的应用,店里都会迎来一波咨询高潮,?但更多人在观望,主要是看路权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

作为运营车辆,新能源物流车的成本也是用户的关注重点之一。国内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补贴政策让新能源物流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型的普及获益不少。

近两年,国家补贴连年大幅退坡,?多地完全取消地补,而新能源物流车购置成本的降低并没有完全跟上退坡的节奏。2018?年,新能源专用车及货车的单车最高补贴从15?万降至10?万元左右,?而2019?年的补贴方案显示,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货车的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为500?元/kWh,单车补贴上限3.5?万元;纯电动货车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为350?元/kWh,中央财政单车补贴上限5.5?万元。

以城市配送常用的4.5?吨轻卡为例,如无补贴,5?年行驶20?万km?的整体成本较燃油车型多6?万元左右。在2018?年国家新能源购置补贴政策下具备一定的推广优势,但按照2019?年的国家补贴水平,轻型物流车的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将不存在。目前主流物流快递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在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购买成本的大幅上升,大大降低了综合使用成本的优势。

如无使用成本优势,新能源物流车将很难在物流企业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例如一些电商平台的物流负责人透露,如果没有补贴,极端的情况是购买两辆传统物流车的钱可能还不够买一辆新能源物流车。接下来是否继续购新能源车型、如何重新配置车队车辆的能源类型,有待重新考量。

尽管购置补贴大幅退坡,但为了鼓励产品的使用,中央一直强调引导地方财政补贴从补购置转向补运营,新能源物流车只要达到要求,还可以领取运营补贴。

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份由熊猫智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应用分析报告指出,运营补贴是一种从需求端切入市场的补贴政策。目前在企业准入门槛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对于企业准入门槛特别是车辆数量方面进行较高限制,导致只有少量企业有能力达到补贴要求,不能有效把运营补贴直接传递给中小型物流企业。因此建议合理设置企业准入与运营里程等门槛,实现补贴政策的普惠与公平。此外,?还应合理地设计补贴发放形式,结合监控分析车辆充电量、车辆行驶里程等技术参数,通过技术手段精细化管理补贴发放过程,避免补贴发放过程中违规套取补贴等行为。

作为新生事物的品种之一,新能源车型目前在技术、使用、服务体系等方面有一系列缺陷,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物流车也无法幸免,并由于其运营车辆的属性,将缺陷进一步放大。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指出,在使用成本方面,新能源物流车理论上本应大有优势,但由于目前技术差,体现得并不充分。“主要是因为物流车产品较差,未来只有主力传统厂家参与,才能逐步改善。”

当前国内的新能源物流车产品,仅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一项就在物流车的应用场景中衍生了不少问题。

一是影响运营质量。目前全球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尽管发展迅速,但短期内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因此许多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物流车的一次充电续航里程无法实现全天运营,补电直接导致其利用率低于燃油车型。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经算过一笔账,应用于纯电动物流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多数为120?-?140Wh/?kg,以城市物流常用的4.5?吨轻卡为例,?电池包电量80?多度,重量近700kg,?仅有200km?左右的续驶里程,无法满足长途运输的需求。有调研报告指出,特别是在冷链物流车领域,由于要给制冷系统供能,以当前的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技术,车辆的额定载重和续航里程较传统物流车大幅下降,这将大幅降低使用企业的运营效率,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并且提高了运输途中冷链断链的可能性。

由于生鲜和医药领域的温控要求,?电池性能的不足导致的断链风险,将提升食品和药品的安全保障难度。据生产企业评估,此类新能源物流车的载重下降可达30%,续航里程下降可达50%。

二是影响了车辆在全国的适用范围。目前国内主流车用动力电池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其可用能量和功率衰减比较严重,且长期低温环境使用会加速动力电池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据了解,新能源物流车在低温工况下续航里程普遍下降20%?左右,充电时长上升50%?左右,导致冬季车辆的利用率较夏季下降幅度更大。而且随着车龄上升、电池容量衰减,车辆的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三是故障及安全隐患。早在2018?年,全国已经爆出多起新能源物流车自燃,不少运营者甚至不敢给车辆充满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货运作业。而且由于起火频发,一些地区的物业和充电场站发布了禁止发生过事故的品牌车辆入内的规定,部分物业甚至拒绝所有电动车型停放。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于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新能源物流车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物流车故障率较高,2019?年新能源物流车发生一级故障报警的占比最高,达到59%,二级故障比例最低为17%,故障(?停车待修)?报警占比为24%,充分反映出当前整车技术水平不高,有利于新进者生存的现实情况。

随着车辆投放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率提升,2019?年新能源物流故障车辆数基本逐月增长,车辆故障率在30%?左右。在不同车型故障率对比方面,不同厂家车型故障率变化较大,高的接近60%,低的不到10%。

究其根源,故障主要集中在电池系统。由于物流车对成本的敏感性极高,?许多厂商用了性价比较高的电池供应商,但有的质量相对较差。还有制动系统和高压DCDC,中重型物流车均用气制动,而国内的电动气泵零部件技术尚未成熟。

四是从使用到售后服务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充电、维护保养、保险等。“真正可供新能源物流车使用的充电桩不多。”不止一位运营者有类似的体会。在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之际,国内充电桩市场也掀起一波又一波建桩热潮,保有量在2019?年已经超过百万台。但其中的僵尸桩、地下车库桩、慢充桩和私家桩、专用桩,以及占位、电压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物流货运车辆由于电池带电量多,充电频繁,慢充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可用的快充公共充电桩的占比仍然明显不足。

从分布来看,不少城市的充电设施分布与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线路的匹配度不高,主要以满足乘用车充电为主,也导致充电便利性不足。许多城配企业的新能源物流车每日行驶里程的5%-10%?是找寻充电桩的在途里程。

一些企业也曾选择自建快速充电桩,但又面临建桩流程复杂、建设场地缺乏、电力增容难等问题。由于难以实现夜间停靠时利用工业谷电充电,也无法节约更多充电费用。

除了补电比加油难,新能源物流车身后还多出一些无法与燃油车型相比的问题。比如产品质保期,5?年20?万km?对比5?年50?万km?实在没有多少竞争力,而且新能源物流车在投入运营后2-3?年时后就可达到20?万km,脱保后的维修成本迅速升高。如果电池出了问题导致性能衰减,进而不能满足运营需求,其维修更换费用巨大。

这些情况设定的前提是花大钱但有解决办法,但在实际情况中,纯电动物流车的维修点有限,并不好找,即便找到还有标准不统一、定价不规范、流程复杂、维修时间长等问题,还不能对城配企业纯电动物流车的日常运营提供良好保障。

再加上针对这类车型的各种问题的保险并不完善,种种因素都影响了用户对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物流车的信任度,继续观望的态度也阻碍了产品的进一步普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对三农问题取哪些措施

刚刚过去的一周,西方对俄油制裁正式生效,油价反应相对平静,不涨反跌,但俄罗斯反制措施已经箭在弦上。

本周,油价创下半年来最大单周跌幅。WTI原油累计下跌11.20%至71.02美元/桶,创去年12月20日以来收盘新低;布伦特原油累计下跌11.06%至76.10美元/桶,创去年12月24日以来新低。

消息面上,俄罗斯总统周五表示,俄方将不向对其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近期他将签署法令,对西方国家的限价令作出回应。

表示,G7设定的价格上限不会对俄罗斯预算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俄罗斯不会因限价令遭受经济损失,因为每桶60美元的门槛接近俄罗斯原油当前的市场价格。俄罗斯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降幅预计为2.9%,预计2023年降幅约为0.9%,总体看来俄罗斯经济情况将进一步改善。

强调俄罗斯可能会减产石油,以回应七国集团(G7)对俄罗斯石油出口设置价格上限的做法。“我现在并不是说这是一个决定,但如果有必要,我们会考虑可能的减产。”

这一消息使得国际油价在周五盘中明显走高,美油期价的涨幅一度达到2%。不过当天晚些时候有消息称,周四因油管泄漏而暂时关闭后,横跨美加的重要输油管线Keystone本周六局部重启,受此影响,油价盘中转跌。

对于西方与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方面的博弈,建信期货能源化工高级研究员李捷认为,今年俄乌冲突使得市场担忧俄罗斯油品供应可能大幅减少,但截至三季度末,俄罗斯供应降幅相对有限。2022年12月起,G7将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实施价格上限,欧盟也将对俄罗斯海上原油运输实施禁运,2023年2月起成品油运输也将受到制裁,预计俄罗斯供应将出现边际回落,继续收紧原油供应端。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当周,投机者所持布伦特和WTI原油净多头头寸减少7232手合约,至267749手合约,创三年新低。投机者所持NYMEXWTI原油净多头头寸增加5688手合约,至171277手合约。投机者所持NYMEX汽油净多头头寸降至52612手合约创七周新低,所持NYMEX柴油净多头头寸降至20706手合约创逾两个月新低。投机者所持NYMEX天然气净多头头寸降至25831手合约,创最近六周新低。

谈及当下原油市场基本面情况,海证期货能化研究员郑梦琦表示,供给端,美国原油产量小幅上升,OPEC+维持200万桶/天的减产量,并未扩大当前的减产幅度,且市场担忧其减产执行情况,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价格上限设置在60美元/桶,高于当前俄罗斯折价出售的50多美元/桶,对俄油供应影响较小。需求端,成品油裂解高位回落,汽油裂解处于往年正常水平,美国炼厂产能利用率季节性回升,且略高于往年同期。需求端,成品油裂解高位回落,汽油裂解处于往年正常水平,美国炼厂产能利用率季节性回升,且略高于往年同期。国内“新十条”落实,中期需求将逐渐恢复。库存端,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大幅下降,汽油及馏分油库存则大幅上升,加剧市场对终端需求的担忧。

展望后市,李杰表示,若明年二季度后中国需求能够超预期恢复,则有望进一步推升油价。

具体来看,据李捷介绍,OPEC方面,2022年中小产油国产能问题持续凸显,沙特也表明了对油价的容忍下限,预计OPEC+供应不会有明显增量,若油价超预期下跌,不排除沙特再度收紧供应的可能性。美国2022年原油产量增产缓慢,在资本开支的限制下,预计2023年增量在80万桶/日左右。2022年下半年,美国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美联储连续4次加息75bp使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下行。2022年10月美国CPI跌破8%,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升温,若后期通胀压力如期回落,宏观面或将获得一定支撑。从原油自身来看,2023年需求增量主要集中在航煤,分地区看,亚太以及美洲将继续引领需求增长。炼油利润方面,IEA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炼油能力较2022年多40%,将进一步缓解全球范围内的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短缺,预计2023年全球炼油利润中枢将向均值靠拢。平衡表方面,虽然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需求恢复,但在OPEC+的减产推动下,2023年市场大概率仍呈去库格局。

“宏观面,下周二将公布美国CPI数据、下周四将召开美联储利率决议。市场预期美联储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大幅加息带来的经济放缓、需求下降预期压制原油价格。国内短期需求或下滑,但中期需求将逐渐恢复。整体来看,原油价格短期偏弱运行。”郑梦琦说。

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长杨安认为,在美元走弱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整体表现明显回暖,国内市场在房地产获得政策支持的背景下,黑色、有色、化工等普遍回暖,油价持续大跌的表现不会长期持续。随着强预期、弱现实逐渐退去,原油市场大概率会有所回暖。“供需前景方面,2023年上半年之前原油市场并不会出现很大的供应过剩压力,但供应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尤其是沙特和俄罗斯联合护盘油价的决心不可低估,在油价暴跌30%之后,美油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前期美国寻求回补战略原油库存的目标价格区间,继续过度看空油价已经面临一定风险。随着悲观情绪宣泄,超跌修复行情随时可能重返市场,后续关注市场信心的恢复程度。”

形势与政策 两道题目求解

1.国家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2年、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体系机构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更大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优化,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主产区、生产大县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改革,就是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2.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农资综合补贴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2年农资综合补贴共安排1078亿元。为支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补贴资金835亿元,要求力争在春耕前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3月份,中央财政下拨第二批农资综合补贴243亿元。

4.良种补贴政策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220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马铃薯、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薯每粒补贴0.1元,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稳定实施良种补贴政策。

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为进一步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预计200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统一补贴标准。补贴按不超过各省近三年的市场平均价格的30%测算,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单机补贴上限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大型棉花摘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30万元。为支持2012年春耕备耕,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0亿指标已于2011年9月提前通知到了各地。

6.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02元、102元、102元,比2011年提高7元、9元和9元,提价幅度分别为7.4%、9.7%和9.7%;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20元、125元、140元,比2011年提高18元、18元、12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7.6%、16.8%和9.4%。

7.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1年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规模236亿元,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其中安排用于奖励受表彰的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的粮食主产省和粮食大县36亿元。为鼓励地方多产粮、多调粮,中央财政依据粮食商品量、产量、播种面积各占50%、25%、25%的权重,结合地区财力因素,将奖励资金直接“测算到县、拨付到县”。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增加奖励资金规模,安排资金277.65亿元。

8.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2.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1年奖励县数500个,平均每个大县奖励500万元。2012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防疫管理、粪污处理和贴息等;扶持生猪产业化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引导产销衔接,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为推动家畜品种改良,提高家畜生产水平,带动养殖户增收,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1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1.9亿元,主要用于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牧区省区的牛羊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10.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1年补贴规模达到171.65亿元,2012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政策

近两年,中央财政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有针对性地应急启动实施了大棚育秧、地膜覆盖等补助政策。2012年国家对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使骨干性防灾减灾技术服务从应急启动转为常态化,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通过对农民进行物化技术补助方式,重点扶持推广水稻大棚育秧、玉米地膜旱作节水、小麦“一喷三防”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关键性技术。

12.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当前,我国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主要包括: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招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畜禽疫病扑杀补贴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贴,补贴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1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辐射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性举措。当前,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加大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示范区,各示范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示范区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支持示范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进水、田、路、电等配套,使示范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达到旱涝保收标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14.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

高产创建是集成推广各项先进实用技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举措。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在全国建设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000个;安排5亿元,在全国选择了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2012年国家将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继续巩固5000个万亩示范片、50个县(市)和500个整乡(镇)整建制试点,选择5个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科技水平高的产粮大市,鼓励支持其率先开展整市(地)整建制试点。

15.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2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选择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力争实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3亿亩、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目标。

16.支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政策

当前,支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政策主要包括: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支持合作社建设冷藏保鲜设施、配置冷藏运输工具、检验检测设备等,超市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支持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鼓励同类农产品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扶持项目、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降低“农超对接”门槛,严禁超市向合作社收取进场费、赞助费、摊位费、条码费等不合理费用,严禁任意拖欠货款,鼓励超市和合作社建立长期对接关系。

17.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为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降低流通费用,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鲜活农产品品种范围,新鲜蔬菜包括11类66个品种、新鲜水果包括7类42个品种、鲜活水产品包括8个品种、活的畜禽包括3类11个品种、新鲜的肉蛋奶包括7个品种,以及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整车合法装载”认定标准,对《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范围内的不同鲜活农产品混装的车辆,认定为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18.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经挑选、清洗、切分、晾晒、包装、脱水、冷藏、冷冻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属于蔬菜范围。各种蔬菜罐头,指蔬菜经处理、装罐、密封、杀菌或无菌包装而制成的食品,不属于所述蔬菜的范围。

19.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36亿元,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2年,国家将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安排资金150.58亿元,把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实施范围。

20.渔业保护补助政策

项目支持重点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2011年增殖放流资金2.21亿元,2012年有望增加资金规模。

21.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1年,中央投资43亿元补助建设农村沼气,新增沼气用户280万户,补助标准平均提高32.5%,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中央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300元、1600元和2000元,西藏自治区中央补助标准提高到3500元,四川、云南、甘肃、青海4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中央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2012年,新增沼气用户12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00处以上。

2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

2011年中央投入10亿元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连同2010年的2亿元投资,共支持改善了824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2012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力争实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的目标。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配备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等检验检测设备以及农民培训、农技人员日常办公等设备;改善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日常办公等业务用房条件。根据条件和资金可能,可配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交通工具,建设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

2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至2011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3.7亿元,支持800个县开展了农技推广工作经费补贴试点。2012年,中央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对基层加强条件建设、开展农技推广等工作给予经费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覆盖所有农业县。

2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岗

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试点,选拔一批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工作。中央财政对特岗将给予一定支持。

25.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根据《现代农业人才支撑实施方案》的要求与安排,2012年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重点扶持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3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全年培训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选拔扶持7000名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在农产品主产区选拔扶持3000名农村经纪人,培养造就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26.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

2012年将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全额补贴,农民免费参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一周以内,培训对象主要是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内容。开展农业创业培训。培训时间累计约两周;培训对象主要是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培训内容主要是创业技巧和相关农业知识。

2012年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举办31期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交流、创业扶持等方式,全年培训31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

27.保护农民土地等财产权利政策

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期内,除法定事由外,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不得调整承包地,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承包地。土地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2012年拟出台征地制度改革相应的法规,加快开展相关工作。

28.完善农业保险政策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2012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在现有的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棉花、马铃薯、青稞、天然橡胶、森林、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牦牛、藏系羊14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的基础上,将糖料作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民给予保费补贴。扩大保费补贴区域,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明确补贴比例,糖料作物保险,按照现行的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等补贴比例为65%;养殖业保险中,东部地区的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40%;育肥猪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1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10%;其他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按照现行政策执行。

29.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于201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给予奖补,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

中央财政2011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60亿元,2012年将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等,预算安排奖补资金248亿元。

30.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

目前,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金融支持政策,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财政扶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机购置补贴财政专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予以安排;涉农项目支持政策,对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人才支持政策,从2011年起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每年培养1500名合作社带头人;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合作社;支持农村青年领创办合作社。

31.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

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新农保)覆盖面达到了60%以上,试点地区参保人数达3.26亿人。2012年新农保将实行全覆盖。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运作模式实行“三个结合”,即:账户设立上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筹资方式上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相结合,待遇支付上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养老金。参保人每年缴费设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由参保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

目前制定的基础养老金低限标准为每人每月67元,地方视财力状况可提高标准。地方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60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地方还应代其缴纳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试点地区年满60周岁的农民,只要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就可以直接享受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

3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该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2008年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11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为200元,参合人口达到8.32亿。2012年国家将继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率,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覆盖病种范围。新农合筹资标准将从230元提高到300元,国家补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年收入8倍,且不低于6万元。

33.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农村危房改造和农垦危房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成部分。2011年,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范围包括中西部地区全部县(市、区、旗)。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2011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65万户,比上年增加145万户。2012年,国家将继续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农垦危房改造始于2008年,之后实施范围逐年扩大,中央资金补助标准是东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中部垦区每户补助7500元,西部垦区每户补助9000元。2011年,农垦危房改造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垦区,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均超过前三年总量。截至2011年底,国家累计安排中央投资69.8亿元,改造危房89.5万户。201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项目,改造农垦危房36.76万户。

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1

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倡绿色消费,增强环境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当代发展,又要后代幸福”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影响。下面我们简要的论述一下这方面的关系。

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引发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直接的重大损失。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遵循经济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重大的洪涝灾害,雪灾旱灾等等很多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结果。而这些灾害除了给灾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之外,毫无疑问会直接导致灾区经济受损,生产受阻,流通受阻,进而导致供需不平衡,经济的不稳定。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否则自然对我们的报复会远远大于我们从自然中的获利。我们损失的将远远大于我们所得到的。

二,经济的发展依赖环境能够提供的,同时环境容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经济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环境进行保护,合理地利用和能源。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地影响,“环境容量”是反映自然环境消纳污染物能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直接关系或者说是制约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指标。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要通过人工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则将付出大于收益几十、几百倍的代价,而有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则将永远难以恢复。

三,中国环境问题导致了国外的压力,引起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抵制,进而造成出口损失。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也会引来很多发达国家的抗议,中国由此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也会加大,而政治会进一步影响经济。为了经济的长足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也必须对环境问题加以注意。

四,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依赖是新能源。而新能源的开发中清洁的无污染的生物能将占很大的部分。已经被应用于实际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给工业和能源方面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未来的生物能开发中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将会起决定性作用。未来的竞争是生命科学的竞争,生物多样性 是我们的基因库,是经济增长的法宝。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住有利地位。

五,人才是21世纪最可贵的。而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疾病传播,瘟疫蔓延…..等等环境问题造成了很多人的重病和死亡。在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做保证的情况下,人才从何而来呢?人才怎么能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生产,管理和科研上呢?经济发展该指望谁呢?要发展经济我们需要人才,然而当环境污染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连畸形儿的出生都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培养人才,创造人才呢?经济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

综上所述,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很有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看GDP更要关注绿色GDP。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当深刻铭记环境对于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注重环保是必需的,虽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这个成本跟先破化环境再去治理环境相比要低得多,这个成本跟破环境后造成的严重后果相比低得太多。如果我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重视环保,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也为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取的措施

中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将降低和能源消耗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1,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2007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2007年发布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和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完善促进数字电视、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兴产业。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发布13个行业“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2007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747万吨、落后水泥5200万吨,关闭了200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一批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企业,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1.12万处。

4,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出台新开工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相继制定发布了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取调整出口退税、关税等措施,抑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排放、型)产品出口。高耗能行业增速呈逐步回落趋势。

二,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高度重视能源节约问题,把节约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把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1,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2,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印发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明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企业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3,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006年国家利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节能重点项目111个,形成101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7年国家利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项目681个,形成25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各级地方引导的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形成6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6—2010年,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可形成约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用财政补贴推广使用节能灯5000万只的任务已在各地组织实施,近三年将推广使用节能灯1.5亿只以上。

4,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公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启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在24个省市启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机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诊断和改造,完成了办公区所有非节能灯具的改造。

5,提高能源开发转换效率。电力、煤炭领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加快淘汰小火电、小煤矿。2007年,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1980年的每千瓦时448克标准煤下降到370克标准煤;单位原煤产量能耗比上年下降5.9%,电耗下降了5.1%。

6,实施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调整部分矿产品税,适时调整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实行节能发电调度的政策,下调小火电上网电价,加大差别电价实施的力度,出台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等资金管理办法。出台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限制塑料购物袋等政策。建立强制购节能产品制度。

7,加强法制建设。修订《节约能源法》。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2007年来,发布火电、烧碱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安排电动机、节能灯等16类终端用能产品的监督抽查。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依法开展节能行政执法。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加快风电发展速度,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提高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努力建设若干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和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加强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加强对煤层气和矿井瓦斯的利用,发展以煤层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中国积极发展核电,推进核电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核电发展机制;加强核电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能力;加强核电运行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训;实施促进核电发展的税收优惠和投资优惠政策;完善核电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中国还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大型联合循环机组和多联产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利用减量化、再利用、化,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近期目标、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并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

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推动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推广先进的垃圾焚烧、垃圾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发布相关技术规范,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的综合利用率,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加强垃圾处理企业运行监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1990年的2.3%提高到2006年的52%。

五,减少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

近年来,中国在减少农业和农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迄今已在全国1200个县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推广以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避免草场退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太阳能、省柴节煤炉灶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50多万户,每年可以替代近16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400万吨。全国已建养殖场沼气工程2.66万处,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小型风力发电机20多万台,建成一批秸秆气化、固化示范点,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51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

六,推动植树造林,增强碳汇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资,平均每年植树造林400万公顷。同时,国家还积极动员适龄公民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109.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15.4亿株。近几年,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积极性。目前,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了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2006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32万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5.1%。据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七,加大研发力度,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1,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科学发展规划之中。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2007年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在“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20年的远期目标,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2,加强人才与基地建设。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跨领域、跨学科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取得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基本建成国家气候监测网等大型观测网络体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

3,不断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资金渠道,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领域。“十五”(2001—2005年)期间,中国通过攻关、863和3等国家科技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25亿元。截至2007年底,“十一五”国家科技(2006—2010年)已安排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70亿元。此外,还通过其他渠道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

如何申请燃料油进口许可证

一、总量态势

1.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5.9%。分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3.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8.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9%,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02个百分点;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3.就业目标完成较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万,完成全年目标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完成全年目标的5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万,完成全年目标的77%。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上半年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09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75%。

二、因素与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城乡消费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8436亿元,增长26.8%;农村9966亿元,增长23.2%。在城镇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5%、26.6%和26.2%,第一产业同比加2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西部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城镇34819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16224亿元,增长20.0%;批发和零售业4306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7207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4.0%。

2.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2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进口5676亿美元,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4亿美元,增长45.6%,比上年同期加3.4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增速减缓

1-5月份,国家财政收入完成2906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增速同比加.2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是关税和企业所得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和洗选业。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 本外币存反向变动

6月末,广义货币 (M2)余额4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7%,增幅比上年末高0.6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余额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9%,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6.86和3.7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9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5%,比上月末低0.84个百分点。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38亿美元,同比下降1.75%,上半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0亿美元,同比少增23亿美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余额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7%。人民币各项余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1.98和0.74个百分点;外汇余额2753亿美元,同比增长48.63%。上半年人民币增加24525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外汇增加553亿美元,同比多增388亿美元。

5.银行间市场成交量扩大 利率略有所回升

6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8.31万亿元,日均成交 4153亿元,同比增长55.9%,同比多成交1489亿元。

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07%,比上月高0.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8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08%,比上月高0.2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1个百分点。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1.95%,比上月末高0.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

6.全球股市普遍下跌,A股跌幅全球之最

受全球经济下滑和油价持续高走的影响,全球股市普跌,美股创两年来新低。A股处于下跌中继当中,第二季度上证综指收于2746点,单季跌幅达20%。由于越南股市已反弹30%,因此上证股指自6000点以来跌幅是同期全球之最。

影响A股下跌趋势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对国内经济下滑的担心和CPI的持续上扬,并且与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国内机构对A股仍是一片看淡,基金赎回压力大增,反过来又进一步对A股走势构成压力。

三,政策效应

1, 总体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可谓是多事之秋。继南方雪灾之后,四川又发生8级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一波三折,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全球通胀上升,增长趋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上半年GDP增长10.4%,CPI上升7.9%,呈现出经济增长明显滑落,通货膨胀高位趋降的态势,与人们的预测大致相符。

经济增长回落,表明我国的经济运行进入了本轮增长周期的下行区间。不过,目前仍处在高位,回落的空间还有。人们对增长回落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如果回落过大,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可能无法掩盖和拖延;二是官员晋升的锦标赛以及的正当性和威信也可能受到影响;三是就业困难有可能增大,社会稳定会受到威胁。

其实,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经济运行风险的进一步积累。这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一是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虽然符合经济调整的需要和方向,但增加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操作方向不错,但一时难以到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旧,甚至呈加剧之势。三是企业利润增长下滑,个人收入增长趋缓,而收入增长过快,再加上相对价格扭曲,既可能在通胀较高的情况下使增长进一步下滑,更不利于结构调整。

关于地震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在经济上,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估计在上万亿元左右,有的甚至无法补救,但损失的是存量资产,而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引致和增加的是新的社会需求,拉动的是流量的增长。在社会生活方面,地震也是危险和机会并存,应对和把握得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合,否则,也可能是又一次付出的学费。

2, 关注全球通胀和国际金融动荡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基本趋势是经济增长趋缓,通货膨胀加速。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0.8%,二季度会进一步萎缩,CPI已经达到3.7%,今年夏季有可能超过4%,是欧洲央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2倍。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4%,晚些时候有可能达到5%。美国经济增长率一季度为0.6%,全年预计为1-1.6%,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1.1%,为2005年9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也是26年来的第二大升幅,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3.8%-4.2%。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两位数,越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5%,形成了全球通货膨胀的态势。

很多人将通货膨胀的上升归之于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议有一定道理。近四年来,国际油价每年以每桶10―20美元的幅度上涨,自去年7月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监督原油一篮子平均价翻了一番,从70美元涨至140美元,今年涨得更快,前6个月提高了近50美元,涨幅超过了40%。近三年,国际粮价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3、4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猛涨75%。然而,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全球通胀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国际货币政策环境过于宽松,特别是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而实行了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日本央行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至于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由于取不同形式使本币与美元挂钩,因而当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元走贬时,也就无法收紧自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等于美联储输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这是目前国际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不是什么人的阴谋。因为,现行的世界秩序是一种强权主导行的格局,而各个国家又都是民族利益至上,其行为方式和政策选择都是为了最大化本国的利益。

与全球通胀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动荡的加剧也值得特别关注。最近,美国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运营危机,一周之内两家公司的股价跌去了50%,半年内市值合计蒸发了460亿美元,受此拖累,纽约三大股指全线下挫,全球市场发生“金融海啸”。与此同时,美国印地麦克银行由于包括次贷在内的信贷资产出现大批坏账,造成亏损,发生流动性困难,出现挤兑,因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案。于是,次贷危机远未结束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自去年9月次贷危机暴发,与次级住房抵押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次贷危机的冲击一浪接着一浪。去年底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著名金融机构相继报亏和扩大损失计提,并向外寻求融资,市场流动性压力剧增,美联储在向市场流入资金的同时,与欧洲央行等联手干预。一些人预断,次贷已经见底。今年三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迫使美联储紧急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到了4月份,历时几个月的金融市场动荡一度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一些人又预测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这一次的冲击让人们重新认识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由于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承担着美国12万亿美元普通住房的融资或者信用担保,其破产倒闭可能是灾难性的,与之相比,次贷危机已经引发的金融动荡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美国不可能见死不救。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已达506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5787亿美元),并且是两房的最大债权人,损失已无法避免,即使美国通过发行更多的国债施以援助,也只是减少了一些损失而已。

3, 货币、汇率与短期资本流动

今年以来,面对通货膨胀上升之势,央行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曾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回收流动性1.3万多亿元,并按季度加强了对的控制。应当肯定,从紧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应当坚持,不能因通胀率的高位回落而改变。但是,具体操作还是可以讨论的。数量控制是刚性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就是证明。不如适当放松数量控制而运用利率调节,这就会给那些能够承受得起的企业以选择的余地。

央行偏好于数量手段而摈弃价格手段的原因在于,在中美利差倒挂和升值压力未解的情况下,运用利率调节会刺激热钱流入。特别是最近,有人估算热钱流入的规模达到1.75万亿美元之巨,更增加了央行的顾虑。其实,热钱本身的概念就不清楚,不如改用短期资本流动,其数量也是一个难以准确估算的问题,上述估算就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我们曾经指出,短期资本流入套汇套利的激励,主要来自于汇率升值预期,利差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短期资本不可能在银行呆那么长的时间,而实际利率为负和存利差过大造成的相对价格扭曲和财富逆向转移才是主要问题。对此最好的证明是,在股市走低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利润猛增,中信、浦发、民生、招商预增100%以上,其中,中信和浦发分别是150%和140%,全部上市银行上半年预增利润有望达到70%,全年达到50%,其中,利差收入占1/3以上。要知道,政策操作和市场调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适当的政策。因此,政策调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能只求稳妥,不求进取,否则,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其失误和风险可能更大。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6.1%,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累计升值接近20%,但对欧元不升反贬。有人认为,升值已经到顶,升值速度过快,升值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其实,短期资本流入加速,升值压力依旧,说值并未到位。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通胀需要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既不能把抑制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之于货币政策,也不能把升值的目标定位于治理通货膨胀;汇率升值主要是调整内外相对价格关系和解决经济内外失衡。不仅如此,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既有互补的一面,也有互替的一面。汇率升值减少了相对价格扭曲和外部需求,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在没有调整到位以前,升值预期和升值压力造成的短期资本流入,还会推动通货膨胀。CPI和PPI的不同走势、储蓄存款回流、一般市场价格与资产价格涨落互见以及本外币存的反向运动,均与此有关。

人民币汇率升值必然会增加进口和抑制出口,今年以来出口增长趋缓、进口增长加快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关闭破产,纺织等一些出口行业和珠三角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受到明显影响。这正是汇率调整的目的以及调整的代价或者机会成本。须知,任何政策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经过调整,汇率趋向合理,内外失衡缓解,国内配置和经济结构改善,失业的工人就会重新就业,经济也会恢复增长,虽然会有一个过程和时滞。应当指出,人民币汇率升值,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正是进行调整的好时机。如果没有困难,生产多少出口多少,利润不断增加,日子很好过,谁还去调整?事实上,真正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逼出来的。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是技术水平低、加工程度浅、增加价值少的企业,这些企业也正是需要退出的企业。这些企业不退出、不转型和不升级,新的企业就进不来,只有低水平和低技术的企业退出去或者转型升级了,新的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企业进入了,技术水平才能提高,产业发展才能提升,出口结构才能改善,中国才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这是汇率升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汇率政策就成为调整的主要手段。在最近的汇率政策操作中,央行改变了一升一贬的操作方式,开始了对美元、欧元和日元同时升值的操作。这是一个进步。实践证明,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做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反而扩大了汇率政策的操作空间。至于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运用其他政策手段予以平衡和缓解。最近出台的提高纺织业出口退税的办法就是如此。

在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和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情况下,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造成了风险的积累,而资本流动的逆转则将是危机的来临。最近越南的情况就是证明。因此,央行不仅要治理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而且要关注资本流动,保持金融稳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虽有滑落,但依然保持了10.4%的增长速度,似乎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是,资本流动的逆转也许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其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中国目前的情势又是历史上不曾遇到过的。所以,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在加强资本流动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对资本流动趋势和情况进行有预见的研究和事先的充分准备。这样,在来临时就能处于主动地位,进退有据,应对自如。

4, 把治理通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

在上个季度的经济分析报告中,我们明确地指出,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度通货膨胀时期,这个时期并不是一、两年的短期的,而可能是中期的。即使下半年的消费价格走低,今年的通胀率也不可能降到6%以下,明年也不会更低,企图把消费价格控制在5%以下是不可能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不得不调整人为压低要素价格,都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即使别的因素存而不论,仅就粮食来看,问题也是很清楚的。尽管今年的夏粮取得了丰收,预计达2400亿斤,全年粮食产量1万斤,但是,在国际粮价大涨和粮食危机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据了解,现在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市场价格已经达到0.82元/斤以上,虽低于5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接近1元/斤),但远高于2008年国家规定白麦的最低收购价格(0.77元/斤),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粮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不仅现行收购价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再一次发生谷溅伤农的事情,也阻止不了粮食的走私出口。因此,与其取价格控制和扭曲相对价格的办法,不惜代价地把通货膨胀率压至5%以下,还不如面对现实,在稳定通胀预期和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相机抉择,推进要素价格改革,校正相对价格关系的人为扭曲。

在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人们更关注价格总水平和通货膨胀,而忽视相对价格和比价关系。这一点不难从新闻媒体的舆论中得到证明,把治理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就是其集中表现。不仅如此,为了治理通货膨胀,甚至取了控制物价、扭曲相对价格的做法,如扩大实际利率负值,保持要素低价,进行不适当的价格补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一个传统的错误观点,即认为通货膨胀会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其实,通货膨胀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虽然对低收入阶层的损害较大,但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的是相对价格扭曲,而非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如果说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相对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那么,用扭曲相对价格来抑制通货膨胀,造成的问题可能更大。因此,把抑制通货膨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也许更为恰当。6月20日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就是一例。如果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油品的消费和浪费还会增加,财政补贴和社会不公也会继续扩大,供应紧张的局面就会加剧,油价还要进一步上涨。而调升成品油价格,虽然有可能使今年的消费物价稍有上升,但会使以后的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国际油价应声回调就是证明。因此,对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说,成品油提价是长期利好。目前,美国的汽油价格是4美元,日本是188日元,香港是16港元,而国内提价后是6元多。如能通过几次调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和联动,进而放开油价,就可以彻底消除油价管制中发生的种种荒唐,降低经济运行风险,改善中国的能源安全。因此,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奥运会以后,应当继续做下去。油价如此,其他价格也是一样。

此次成品油提价虽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取的一些价格管制和补贴措施还值得讨论。发改委在把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的同时,宣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不得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农业和生产化肥用电价格不作调整,对全国发电用煤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发电用煤出矿价不得超过提价当日的实际结算价格。此外还出台了一些价格补贴。从这些情况中不难看出,一是价格调整的政策目标全部集中于此次提价不能影响消费物价,这与其说是关注民生,不如说是为了的面子,结果是大大削弱了调价的效应。比如,如果说低保补贴标准较低,应当及时提高;既然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价格不得提高,为什么借此提高低保标准。再如,出租车租价不能提高,油价提高由补贴,究竟补贴了谁?能够经常打的的不会是低收入群体。二是进一步扭曲了相对价格关系,比如,与油品相比,天然气价格本来偏低,现在更低了。再如,煤电联动搞了多年,很难推动,这次干脆把它取消了。三是的价格管制大大加强,以至于深入到很多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中去,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事情。可见,用加强价格管制和扭曲相对价格关系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四,体制分析

1, 关于国企高管的激励和薪酬

在第1季度的报告中,我们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先收租,后分利,收租和减税并行的建议,这里根据新的情况再做一点补充。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企业高管的激励和薪酬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国资委和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并着手实施股权激励。开始时,境外高管的高薪和股权激励只是画饼充饥,名义上与国外高管一样,实际上拿的仍是国内工资。当年刘金宝案就涉及到这样的问题。然而,只要有了这类制度规定,企业及其高管都会通过自发的制度创新,千方百计地将其从名义规定变成实际的好处。于是,除了令人膛目的在职消费以外,国企高管的薪酬也如脱缰野马。资料显示,2002年中央国企主要负责人的实际平均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是12倍,2003年扩大到13.5倍,前不久,人大常委郑功成在审议国有资产法案时说,央企高管年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高达数百万元,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有的企业经营者自定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年薪超过数千万元。中移动19年推出股权激励,激励范围从最初总公司董事、高管扩大到分公司高管和其他雇员,历年来,这家公司经理人员共动用100.6714亿港元认购期权3.5395亿股,以行权时的市价计算,相关收益高达111.2196亿元。

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为此设定上限封顶,规定激励对象的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权授予时薪酬总水平,境内上市公司和境外H股公司不得超过40%,境外红筹公司不得超过50%,超过上述规定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不再行使。与此同时,中纪委也发布《国有企业***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于〈中国***缓慢行走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对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要进行党纪处分。其实,股票期权封顶也与当年的奖金封顶一样是管不住的,党纪处分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相对价格扭曲,要素租金变成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对企业高管的任何激励安排都缺乏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内部董事为主制定的激励方案不可能合理。因此,与其在激励安排的具体办法和管制上做文章,不如在基本制度基础的改革上下功夫。

五,趋势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通胀和金融动荡还会继续,国内政策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奥运会是最重要的,对当期的经济运行既有推动,也有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具体预测如下

季度

经济指标 2007年全年(实际) 2007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3季度(预测)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GDP 11.4 11.5 10.4 9.8

工业增加值 18.5 18.5 16.3 16.0

固定资产投资 24.8 25.9 26.3 25.0

消费品零售额 16.8 15.4 21.4 22.0

出口 25.7 27.6 21.9 20.5

进口 20.8 18.2 30.6 28.0

消费物价 4.8 3.2 7.9 7.5

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

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的重要工业品(燃料油、柴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进口申请

法律依据 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58号)

数量及方式

条 件 依法批准设立、符合下列条件的油品经营企业:

(一)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二)拥有不低于1万吨的成品油进口码头;

(三)拥有不低于5万立方米库容的成品油储罐;

(四)成品油储备不低于经营数量的15%;

(五)无走私、违规、偷税、逃税、逃汇、套汇记录,资信良好、信誉达到A级以上;

(六)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近三年获成品油配额并充分使用的外商投资企业。

申请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申请数量,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注册资金、生产能力、经营规模、销售收入、税金总额、近三年配额分配数量等);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拥有码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证明文件;

(四)拥有成品油储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证明文件;

(五)所在地海关提供的无走私、违规记录证明;

(六)所在地税务部门提供的无逃税、偷税记录证明;

(七)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提供的无逃汇、套汇记录证明;

(八)银行提供的资信等级证明。

近三年获成品油配额并充分使用的外商投资企业:

(一)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申请数量,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注册资金、生产能力、经营规模、销售收入、税金总额、近三年分配数量等);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近三年出口实绩;

(四)用油设备的证明文件。

申请表格

申请受理机关 深圳市贸工局

决定机关

程 序 (一)根据商务部有关公告,企业提交申请;

(二)我局审核汇总报商务部;

(三)商务部下达年度允许量。

时 限 每年公布一次